这是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过来的房子
这是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过来的房子里正在睡午觉的老爷爷加百利
这是从地平线的另一边漂过来的房子里正在睡午觉的老爷爷加百利常常翻阅的儿童绘本
……
咦,这种接龙游戏的表达方式是不是有些熟悉?和“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如此相似,故事的开头到结尾,结尾到开头,进入了了无限循环。
孩子天生对这一类的接龙游戏乐此不疲,也天生对无限循环的故事着迷。
其实,大人也是如此。以至于,我们成年后有了孩子,会给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讲述这样的故事。故事就从“地平线的另一边”开始啦!
《地平线的另一边》就是点燃学习火焰的语言工具书,其将文字的游戏性、图画的艺术性发挥至很高程度,并借助文与图之间的巧妙互动,让绘本的语言功能得以最大化。
书中图画具有艺术性,是因为等到镜头由远及近,答案渐次解开,翻到最后一页图画,每个读者都会莞尔一笑,生出“原来如此”的感叹,并嘘唏文图之间竟然可以这样搭配,绘本还能这样创作。
作者谷川俊太郎时而波动、时而倾斜、时大时小的语言节奏,除了营造出强烈的朗读快感,还编织了一个颇有立体感的故事。
故事一方面如俄罗斯套娃一般,层层递进,有着鲜明的图式意味。
文字逐渐叠加、信息越来越多,人物关系越来越复杂,故事的走向越来越丰富和深邃。
另一方面,故事里的文字与图画浑然一体,每幅图画似乎都不是终点,越往后越离奇,越能勾起孩子的探索欲。
好的图画书无一不是文与图的默契配合或强烈互动,彼此互文,相得益彰,创造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每个出场的事物看似点到为止,其实都可以做进一步的想象,重新构建新的故事、展开新的旅程,这是《地平线的另一边》有意留下的空间,暗合了接受美学的“空白”理论,也是优秀图画书的共性之一。